一項最新研究數據顯示,北台灣有超過六成的寶寶有睡眠問題的困擾,睡眠問題所帶來的不良睡眠品質可能增加照護者壓力及同時造成照護者睡眠不足之外,也將造成寶寶生理及心理上的相關疾病。
進行該項研究的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助理教授,同時也是亞太地區兒童睡眠專家聯合會以及世界兒童睡眠醫學會成員之一的周怡宏醫師表示,嬰幼兒於睡眠時,尤其是在夜間10點至淩晨2點之間,所釋出的生長激素較清醒時高出三倍或以上。此外,良好睡眠能促進寶寶免疫力生成及腦細胞發育,要維持寶寶高人一等的成長及健康,充足良好的睡眠是不可或缺的首要元素。
研究顯示,嬰幼兒睡眠問題在北台灣相當常見,其中「入睡困難」和「夜間驚醒」分居一、二名
周怡宏醫師之這項最新研究發表於國際知名睡眠期刊「Sleep & Biological Rhythm」最近一期雜誌之中,調查顯示下列重要的臨床結果:(1)將近四成的嬰幼兒經常在半夜醒來;(2)超過七成的嬰幼兒需要三十分鐘或更久才能入睡;(3)三成五的嬰幼兒因為其他疾病而影響夜間睡眠品質;(4)將近六成五的照護者認知嬰幼兒有睡眠方面的問題。
周醫師之研究結果係針對506位於長庚健兒門診就診的0~6歲嬰幼兒睡眠調查所完成。由問卷調查結果可發現,北台灣最普遍之嬰幼兒睡眠問題為夜間驚醒(醒來次數大於一次)和入睡困難(超過三十分鐘方能入睡、於就寢時發生掙扎現象)。周醫師同時表示:「嬰幼兒睡眠問題不只在台灣,從一些跨文化的研究發現,嬰幼兒睡眠問題似乎是全球普遍的現象,例如在美國、中國、日本、韓國、泰國等等,我們皆觀察到類似的嬰幼兒睡眠問題。」
至於何謂夜間驚醒?何謂入睡困難?周醫師解釋:夜間驚醒為常見的小兒睡眠狀況,其發生原因主要為寶寶沒有從小培養自我舒緩入眠的能力,而每次夜間醒來後都需要父母再次撫慰入眠。入睡困難代表的則是寶寶經常在睡前掙扎抵抗、拒絕入睡,或是需要30分鐘以上才能入眠。長期的「夜間驚醒」及「入睡困難」皆會造成寶寶與照護者本身之不良睡眠品質,更會影響寶寶的正常發育!「夜間驚醒」及「入睡困難」所帶來之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小兒睡眠對成長發育的重要性及未來成人時期重大疾病的影響
良好的睡眠品質幫助維持人體功能正常運作已是眾所皆知的訊息,然而對寶寶來說,良好睡眠品質更可促進生長、提昇免疫力及大腦細胞的積極發育。睡眠能加強釋放肌肉生長與修復的主要賀爾蒙,而嬰幼兒於睡眠時,尤其是在夜間10點至凌晨2點間,所釋出的生長激素較寶寶於非睡眠時期高出三倍或以上!此一生長激素能幫助嬰幼兒燃燒脂肪並轉化成肌肉能量、幫助身體強化韌帶與肌腱發展、加強蛋白質合成…等。在學習方面,認知功能的維持與記憶力的發展也與良好睡眠有直接的關係,而良好記憶力發展有助於寶寶學習能力的提升。睡眠同時也是一種發洩情緒與壓力的管道,有些寶寶晚上沒有睡好,一早起來就會有起床氣,容易發生注意力不集中或情緒焦躁不安的情形。
在疾病方面,睡眠減少會造成體內細胞異常分裂,引起低度發炎的C-反應蛋白增加,而C-反應蛋白質會破壞動脈內壁,進而導致心血管及心臟等相關疾病。此外,研究證實(Stapleton, 2001),睡眠減少與細胞免疫力的降低也有直接的關係。
良好睡眠習慣的養成有助於寶寶獲得優良的睡眠品質及增加親子之間的親密互動
面對這麼多的嬰幼兒睡眠問題,家長應該要怎麼照護及解決呢?周醫師表示,良好睡眠習慣的建立能有效提升寶寶的睡眠品質;至於良好睡眠習慣的養成可分為下列兩個部份:第一、培養規律的睡眠時間及步驟;第二、學習自我舒緩入眠。
協助寶寶培養規律睡眠時間及步驟有下列原則可循:(1)固定寶寶的睡眠時間。例如:每晚固定九點就讓寶寶上床睡覺,逐步制約、調整寶寶的生理時鐘,進而減少睡前哭鬧或因精力過於充沛而無法入睡的情況發生。(2)替寶寶於睡前執行數種舒適、安靜的活動,將有助於培養寶寶就寢情緒、同時減少入睡所需時間!周醫師表示:「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會在睡前幫寶寶讀個小故事、唱首輕柔的安眠曲,這樣的方式不只能讓寶寶獲得良好的睡眠品質,在建立睡眠習慣的過程中還可增加父母親與小寶貝之間的親密互動!可說是增進親子關係的好方法!」
執行以上步驟之後,在寶寶已產生睡意而尚未完全入睡時,將寶寶單獨置於床上,促使寶寶單獨入眠,以建立其自我安撫、睡眠的能力;這樣的概念就是「自我舒緩入眠」。如此一來,即使寶寶發生夜間驚醒的情況,也毋須父母立即起身安撫,非因尿布濕、疾病…等其他因素,寶寶就應該倚靠「自我舒緩入眠」再次獨自入眠。周怡宏醫師表示:「睡前充分建立跟寶寶的親密感、安全感、舒適感,就能加強寶寶自我舒緩入眠的能力。自我舒緩入眠能力的培養,不只能解決睡眠問題,更能幫助寶寶將來獨自面對問題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孩子獨立自主的性格。」
周醫師最後補充:「嬰幼兒睡眠問題很常見,有可能是長期、慢性的!然而只要從小幫寶寶養成良好睡眠習慣,不只能讓寶寶一夜好睡,更有助於減輕父母照護壓力!我呼籲所有家長一同關心與重視嬰幼兒睡眠問題!」
進行該項研究的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助理教授,同時也是亞太地區兒童睡眠專家聯合會以及世界兒童睡眠醫學會成員之一的周怡宏醫師表示,嬰幼兒於睡眠時,尤其是在夜間10點至淩晨2點之間,所釋出的生長激素較清醒時高出三倍或以上。此外,良好睡眠能促進寶寶免疫力生成及腦細胞發育,要維持寶寶高人一等的成長及健康,充足良好的睡眠是不可或缺的首要元素。
研究顯示,嬰幼兒睡眠問題在北台灣相當常見,其中「入睡困難」和「夜間驚醒」分居一、二名
周怡宏醫師之這項最新研究發表於國際知名睡眠期刊「Sleep & Biological Rhythm」最近一期雜誌之中,調查顯示下列重要的臨床結果:(1)將近四成的嬰幼兒經常在半夜醒來;(2)超過七成的嬰幼兒需要三十分鐘或更久才能入睡;(3)三成五的嬰幼兒因為其他疾病而影響夜間睡眠品質;(4)將近六成五的照護者認知嬰幼兒有睡眠方面的問題。
周醫師之研究結果係針對506位於長庚健兒門診就診的0~6歲嬰幼兒睡眠調查所完成。由問卷調查結果可發現,北台灣最普遍之嬰幼兒睡眠問題為夜間驚醒(醒來次數大於一次)和入睡困難(超過三十分鐘方能入睡、於就寢時發生掙扎現象)。周醫師同時表示:「嬰幼兒睡眠問題不只在台灣,從一些跨文化的研究發現,嬰幼兒睡眠問題似乎是全球普遍的現象,例如在美國、中國、日本、韓國、泰國等等,我們皆觀察到類似的嬰幼兒睡眠問題。」
至於何謂夜間驚醒?何謂入睡困難?周醫師解釋:夜間驚醒為常見的小兒睡眠狀況,其發生原因主要為寶寶沒有從小培養自我舒緩入眠的能力,而每次夜間醒來後都需要父母再次撫慰入眠。入睡困難代表的則是寶寶經常在睡前掙扎抵抗、拒絕入睡,或是需要30分鐘以上才能入眠。長期的「夜間驚醒」及「入睡困難」皆會造成寶寶與照護者本身之不良睡眠品質,更會影響寶寶的正常發育!「夜間驚醒」及「入睡困難」所帶來之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小兒睡眠對成長發育的重要性及未來成人時期重大疾病的影響
良好的睡眠品質幫助維持人體功能正常運作已是眾所皆知的訊息,然而對寶寶來說,良好睡眠品質更可促進生長、提昇免疫力及大腦細胞的積極發育。睡眠能加強釋放肌肉生長與修復的主要賀爾蒙,而嬰幼兒於睡眠時,尤其是在夜間10點至凌晨2點間,所釋出的生長激素較寶寶於非睡眠時期高出三倍或以上!此一生長激素能幫助嬰幼兒燃燒脂肪並轉化成肌肉能量、幫助身體強化韌帶與肌腱發展、加強蛋白質合成…等。在學習方面,認知功能的維持與記憶力的發展也與良好睡眠有直接的關係,而良好記憶力發展有助於寶寶學習能力的提升。睡眠同時也是一種發洩情緒與壓力的管道,有些寶寶晚上沒有睡好,一早起來就會有起床氣,容易發生注意力不集中或情緒焦躁不安的情形。
在疾病方面,睡眠減少會造成體內細胞異常分裂,引起低度發炎的C-反應蛋白增加,而C-反應蛋白質會破壞動脈內壁,進而導致心血管及心臟等相關疾病。此外,研究證實(Stapleton, 2001),睡眠減少與細胞免疫力的降低也有直接的關係。
良好睡眠習慣的養成有助於寶寶獲得優良的睡眠品質及增加親子之間的親密互動
面對這麼多的嬰幼兒睡眠問題,家長應該要怎麼照護及解決呢?周醫師表示,良好睡眠習慣的建立能有效提升寶寶的睡眠品質;至於良好睡眠習慣的養成可分為下列兩個部份:第一、培養規律的睡眠時間及步驟;第二、學習自我舒緩入眠。
協助寶寶培養規律睡眠時間及步驟有下列原則可循:(1)固定寶寶的睡眠時間。例如:每晚固定九點就讓寶寶上床睡覺,逐步制約、調整寶寶的生理時鐘,進而減少睡前哭鬧或因精力過於充沛而無法入睡的情況發生。(2)替寶寶於睡前執行數種舒適、安靜的活動,將有助於培養寶寶就寢情緒、同時減少入睡所需時間!周醫師表示:「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會在睡前幫寶寶讀個小故事、唱首輕柔的安眠曲,這樣的方式不只能讓寶寶獲得良好的睡眠品質,在建立睡眠習慣的過程中還可增加父母親與小寶貝之間的親密互動!可說是增進親子關係的好方法!」
執行以上步驟之後,在寶寶已產生睡意而尚未完全入睡時,將寶寶單獨置於床上,促使寶寶單獨入眠,以建立其自我安撫、睡眠的能力;這樣的概念就是「自我舒緩入眠」。如此一來,即使寶寶發生夜間驚醒的情況,也毋須父母立即起身安撫,非因尿布濕、疾病…等其他因素,寶寶就應該倚靠「自我舒緩入眠」再次獨自入眠。周怡宏醫師表示:「睡前充分建立跟寶寶的親密感、安全感、舒適感,就能加強寶寶自我舒緩入眠的能力。自我舒緩入眠能力的培養,不只能解決睡眠問題,更能幫助寶寶將來獨自面對問題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孩子獨立自主的性格。」
周醫師最後補充:「嬰幼兒睡眠問題很常見,有可能是長期、慢性的!然而只要從小幫寶寶養成良好睡眠習慣,不只能讓寶寶一夜好睡,更有助於減輕父母照護壓力!我呼籲所有家長一同關心與重視嬰幼兒睡眠問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