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在0.1秒內控制怒氣,5種有效的情緒教學

在美國,每十個孩子就有一個被同學取笑、推擠或是暴力相向,而且每天都在發生。超過四分之一的學生都有被霸凌的經驗。
在日本,二○一三年底的一項調查顯示,東京都有超過六成的公立學校孩童,說自己曾被霸凌。最近的報導指出,許多中學生利用免費通訊軟體Line,孤立同學,網路上的霸凌已經成為新的難題。
從世界到台灣,霸凌已經是當前校園的「文明病」。全世界都在研究,如何徹底預防霸凌,給孩子更友善安全的學習環境。
霸 凌成因很多,可能是嚴管勤教下的暴力模仿,或是過度強調競爭的管教,忽略了同理心的練習。少子化趨勢下,獨生子女缺少手足互動,沒有適當人際溝通與相處的 機會等等,都是霸凌背後值得調理的「體質」。當代小孩面對3C產品盛行,過多的聲光刺激和暴力電玩,以及過早在虛擬社群裡接觸的「過度社交」,都加速了問 題的複雜和嚴重性。
但只解決眼前問題的「反霸凌」行動,卻無濟於事。耶魯大學情緒智能中心(Yale Center for Emotional Intelligence)副總監蘇珊.瑞爾斯(Susan Rivers)為文指出,訂定各種反霸凌的規定來「禁止霸凌」可能短期有效,但是長期來說將是種災難。事實上,美國幾乎每個州都有「反霸凌法」,凸顯了霸 凌問題的嚴重性,但是立法並未減少霸凌。該中心認為,霸凌的根源就是缺乏情緒智能,也就是不認識情緒、不懂得溝通、也不會管理情緒。
各項研究也一致指出,反霸凌要從情緒教育做起,協助學生察覺、認識、表達和控制情緒,尤其是表達負面情緒,以及同理他人情緒,更為重要。

全球情緒課1:SEL  可望成為美國法定的學校情緒必修課

一 九九○年代中期,在心理學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提出「EQ比IQ重要」的概念後,許多學校開始發展有益於EQ的情緒教育課程。幫助學童從小發展情緒管理和社交技巧。有些學校將這種課程 列為必修,讓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能分辨情緒,高年級則要學習解決衝突等,這類課程統稱為社會與情緒學習課程(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SEL)。
二○○三年,美國非營利機構「學業、社會情緒能力學習的協同機構」(CASEL)更進一步替SEL課程背書。 他們透過研究證明SEL課程的有效性。在一項調查二十萬名學生的研究發現,上過情緒課的學生行為問題減少,學習熱忱提高,憂鬱比例下降。這項振奮人心的消 息開啟了SEL的課程大規模推廣。
美國資優學校紐葉樺私校(Nueva School)從創校之初就實施這套情緒教育系統,並將之納入正規課程。因應孩子的發展需求,小學一年級的初階課程為最初淺的情緒察覺、辨認與接受情緒,到中年級會有怎麼交朋友的社交課程,高年級則有解決衝突等高階課程等。
這 套課程不但是學生必修,學校裡的大人也需要了解課程內容。除了學校教職員必須經過情緒教育的課程訓練;家長也會在家長教育日了解情緒教育的內容,並且收到 孩子的「情緒成績單」。「只有當我們(大人)有好的情緒管理,才能幫助孩子解決情緒問題,」紐葉樺小學部情緒課老師莉莎.何雪伍(Lisa Hinshelwood)表示。
二○一三年,美國眾議院更進一步提出情緒教育法案「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Act」,如果通過的話,美國教育部將資助情緒教育的課程整合入各科領域,讓SEL的課程成為高中以下的必修課。

全球情緒課2:Second Step  獨創「親子塾」改變日本壓抑民族性

美 國的情緒教育系統,也開始影響其他國家。日本兒童福利協會理事長渡辺俊一,在十三年前,將歷史最悠久的情緒教育教材系統「Second Step」導入日本,希望改善日本社會長期強調「禮貌」、壓抑情緒的傳統。除了透過培訓課程幫助教師配備情緒教育知能外,他們還獨創了「Second Step 親子塾」,讓五到十組的親子一起上課。渡辺俊一就曾經目睹有小孩在媽媽快要發飆時提醒媽媽:「深呼吸數到五」,顯見課程對小孩的影響更勝過大人。

全球情緒課3:正念運動  影星歌蒂韓用「正念呼吸」幫孩子靜心

學 習與自己的情緒共處,適度表達和管理情緒,不僅是孩童的需要,也是當代成人的難題。今年二月,美國《時代雜誌》以封面故事介紹「正念運動(The Mindful Revolution)」的風行。這項運動起源於科技帶來的焦慮和分心,在講求「即時」的3C通訊環境中,成人們感到焦慮、沮喪的比例愈來愈高。一九七九 年,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雍.卡貝辛(Jon Kabat-Zinn)發展出一套透過靜坐的正念課程,讓人在習慣一心二用的情形下,能有效釐清思緒、專注當下,也降低了憂鬱症患者的焦慮感。
愈 來愈多的青少年也深受網路科技的影響。根據統計,每名美國青少年每個月平均傳遞與接收三千則簡訊,意味著多數青少年都有一心多用的分心危機。專注是情緒穩 定的根基,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注力,正念運動背後主要的推手之一──美國影星歌蒂韓︵Goldie Hawn︶,將此靜心修習的系統帶入中小學教室中。
歌 蒂韓在九一一事件後成立「韓式基金會」,在北美和英國的小學裡運用「心智成長計畫」推廣「正念」。其中最簡單的正念呼吸讓孩子放鬆大腦,把心念放在呼吸 上。「呼吸會為大腦和身體帶來氧氣,創造平靜感,」歌蒂韓在她的新書《陪孩子靜心十分鐘》(10 Mindful Minutes)裡寫道。他們提倡開放感官,培養同理心,時常練習樂觀、感恩的心情,同時察覺悲傷、憤怒、焦慮的負面情緒,並且學習適度的發洩情緒、表達 悲傷與舒緩焦慮等。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調查發現,這套「心智成長計畫」讓操場上的攻擊行為減少二五%,學生的人際關係變好,也較能集中精神。

台灣情緒課1:芯福里情緒教育  走入近五千教室,降低七成輔導個案量

情緒教育在台灣,因著家長和學校的需要,在民間團體和個別教師的耕耘下,近幾年也開始發芽。
由親職專家楊俐容帶領的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最早投入設計有系統的情緒教育課程。他們培訓志工媽媽進入校園,透過說故事、演話劇、心理測驗等,在輕鬆的氣氛裡討論與思考,建立提升EQ的良好行為。
從 事兒童情緒教育超過二十年的楊俐容記得,一開始他們訓練志工媽媽入班,需要很努力說服,才能敲開學校的門。但近幾年合作學校多半是主動來聯繫。他們的合作 對象從十年前八十五個班級,到今年累計已有五千個班級,更有近十五萬名學生上過芯福里的情緒課,可見教育現場的急迫和需求。
和芯福里合作的台北市延平國小,實施EQ教育課一年後,有效降低七成的輔導個案量。實踐大學也針對EQ教育效果進行研究,結果發現,上過EQ課的國小學童,在情緒表達、反省、情緒效能等都有明顯的進步。
也有愈來愈多學校自行設計校本課程,不僅針對孩子,也針對父母和教師,提供引導。
除 了芯福里,台南市永信國小從今年開始,研發三年期的情緒教育課程,包括了給親師的「課程」。對教師,他們利用校內進修時間,進行情緒教育講座,讓老師知道 如何教情緒;對家長,他們也舉辦情緒教育的親職講座,並且透過情緒教育的學習單讓家長與孩子互動。大人小孩一同學習,營造學校與家庭的一致性管教,「我相 信這樣的親子關係會更和諧,」輔導組長蔡孟倫說。

台灣情緒課2:全人教學  美術、園藝治療改變孩子的衝動

太過重視學業成績的競爭環境,是造成學生情緒壓力和困擾的主因。因此,愈來愈多第一線教師,開始導入多元均衡的全人教學,希望從根源預防問題。
「學 生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很難定下心。」台北市石牌國小代理老師張世傑為了幫助學生靜下心來,兩年前也參考美國正念運動的課程,在班級內推行「覺察」。希望 學生在對情緒做出反應前,先專注於呼吸,做為緩衝。「覺察就是一念之間,如果原本要打人,但是給自己○.一秒的緩衝,就會清醒,不會被情緒綁架,」張世傑 說。
授課班級的學生透過覺察,學會面對上台表演的緊張、鼓起勇氣晚上起床上廁所,還有人分享,「學會覺察之後,功課寫得好快」,張世傑笑了笑說:「穩定的情緒會幫助我們超越自己。」
培養美感刺激,開發感性的右腦,也有助於穩定情緒。
台 南市永信國小輔導老師柯景耀,將原本用於治療八八風災災民的藝術治療轉化成社交課,透過蠟筆或是黏土等多元素材,要學生合作完成作品。過程中孩子要學習溝 通,才能合作;要學習化解衝突,才能建立人際關係。「原本愛戲弄人的賴打(化名),經過一學期的課,不但減少惡作劇,和大家玩在一塊兒,上課也不再頂嘴, 成績更從不及格進步到九十分,」導師蔡怡芳說。 健康的人際關係不但可以避免排擠、霸凌等問題,也更專注學習。
台北市民生國小老師簡含青則是運用園藝,帶領不善於人際交往的資源班學生一起播種、施肥、除蟲,發現孩子透過照顧植物,情緒變得穩定。班導和同學都反映,原本容易暴衝或是不善與人交往的孩子,上課不再走來走去,並且開始交朋友。
「正確表達情緒的能力看來可能平淡無奇,但其結果──教養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對我們的未來卻是空前重要,」《EQ》作者高曼如是強調。情緒教育在台灣開始萌芽,但是相較於國際上有系統的課程與資源挹注,仍有努力空間。對於情緒管理和教養的重要性,也還需要更多的認識。

情緒教育是什麼?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情緒化又不講道理,我該怎麼辦?」
「班上的學生總是自我中心,跟人相處、說話都很白目,這要怎麼教啊?」
關於情緒教育,在試圖「導正」小孩前,家長和老師應先有以下基本認識。裝備齊全,才好上路!
概念1:情緒感受沒有對錯
生氣、憤怒、嫉妒、難過、快樂、興奮……情緒本身沒有對錯,沒有好和壞之分。每一種情緒,都應該被接納和同理。「男兒有淚不輕彈」,是不健康的壓抑。如果小孩過度壓抑自己的情緒,或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才是大人該擔心的事。
概念2:情緒表達和反應,則有恰當與否
表達情緒的行為和反應,有恰當與否的差別。尊重孩子在感受上的差異,但也要引導孩子學習,情緒在不同場域、不同情境、面對不同對象,以什麼方式表達是比較恰當的,在什麼狀況下必須有所調整。
情緒的調節與管理可以透過後天習得。丹尼爾.高曼在1995年提出「EQ」(Emotional Quotient,情緒智商)架構,主張「EQ比IQ更能預測成功」,掀起全球各領域的研究與討論。高曼所提出的EQ由5大能力組成,包括:
1.了解自己情緒的能力
2.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
3.自我激勵的能力
4.認知覺察他人的情緒
5.妥善維繫人際關係的能力
美國有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學校的社會與情緒學習課程(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SEL),從EQ的核心概念出發,發展成系統性的課程。課程的5大階段及核心能力為:
1.自我覺察:能夠覺察自己的情緒與想法,並了解它們如何影響行為。
2.自我管理:在不同情境中,能有效自我規範情緒、想法與行為的能力,包含壓力管理、控制衝動、自我激勵。
3.社會覺察:能理解來自與自己不同背景、文化者的觀點,並了解社會與道德行為規範。
4.人際關係技巧:能和不同的人或團體,建立並維持健康、正向的關係,包括溝通、傾聽、合作的技能,及抗拒不當的群體壓力、協調衝突的能力等。
5.負責任的決策:能綜合考量社會常規、安全、道德標準、自己與他人福祉、行為後果等,做出可靠、穩固的行動與決策。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7分鐘波段策略

使用中 觀察中 待修正 TXF_17min_1 TXF_17min_2 TXF_17min_3 TXF_17min_4 TXF_17min_5 TXF_17min_6 TXF_17min_7 TXF_17min_8 TXF_17min_9 TXF_17min_10 * TXF_17min_11 TXF_17min_12 TXF_17min_13 TXF_17min_14 * TXF_17min_15